科技创新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科技创新

Nature新研究闻气味瘦子饱了,胖子哭了…

在《自然・代谢》杂志上,马克斯・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发表的一项研究,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激起层层涟漪,揭示了食物气味与饱腹感之间神秘莫测的联系。这一发现,宛如一把新钥匙,为我们理解食欲调控打开了全新视角,更为治疗肥胖症开辟新途径带来了希望。​

气味饱腹感、气味饥饿感

食物气味:触发饱腹感的神秘信号​

科学家团队首次在小鼠身上发现,这一神秘联系背后,是一组特殊的神经元在 “操盘”。在体型正常的小鼠中,当食物的气味悠悠飘来,大脑中的一组神经细胞瞬间被激活。这组位于大脑内侧隔区的细胞,犹如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,一旦接收到食物气味信号,立刻行动,触发一种饱腹感 ,使得小鼠在还未真正动口品尝美食之前,就已经感觉自己饱了。​

然而,自然界就是充满了奇妙的对比。在肥胖小鼠的世界里,同样的食物气味,却如同石沉大海,无法激起大脑的相应反应。面对诱人的气味,肥胖小鼠的大脑似乎陷入了 “沉睡”,并没有产生应有的饱腹感信号,于是它们依旧毫无节制地大快朵颐。这一差异,就像一道鲜明的分界线,揭示了体重过重或许会干扰这一至关重要的饱腹感机制,为我们理解肥胖症的成因提供了全新线索。​

那么,这个神奇的过程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呢?研究人员借助先进的脑部扫描技术,如同追踪宝藏的探险家,紧紧追踪着小鼠大脑对食物气味的反应路径。原来,当小鼠敏锐的鼻子捕捉到食物气味时,鼻子中的嗅觉感受器就像忠诚的信使,迅速将这一信号传递给大脑中的嗅球 ,紧接着,嗅球接力将信号传递出去,激活内侧隔区的那组神经细胞。这些神经细胞宛如一个精巧的 “饥饿开关”,一旦被激活,便会向小鼠身体各处发出信号,让小鼠产生饱腹感,进而主动减少进食量。​

“我们认为这一机制能帮助野外小鼠降低被捕食的风险。” 研究第一作者 Janice Bulk 解释道,“通过缩短进食时间,它们能减少暴露在危险中的几率。” 在残酷的野外环境中,快速感知饱腹感,减少进食时间,无疑是小鼠们生存的智慧,这一机制帮助它们在获取能量的同时,尽可能降低被天敌发现的风险。​

体重过重:干扰嗅觉系统的 “元凶”​

在肥胖小鼠的世界里,情况却截然不同,这个精巧的 “饥饿开关” 失效了。研究人员发现,当肥胖小鼠闻到食物气味时,内侧隔区的那组神经细胞仿佛失去了活力,并没有被激活。这就意味着,肥胖小鼠的大脑无法接收到饱腹感信号,如同失去了刹车的汽车,只能继续不停地进食 。​

“我们已经知道肥胖会干扰嗅觉系统,包括嗅球中的神经元活动。” 研究负责人 Sophie Steculorum 指出,“如今看来,新发现的这组神经细胞也可能受到肥胖的影响。” 肥胖,就像一个不速之客,悄无声息地打乱了身体原本精密的调控系统,使得嗅觉与饱腹感之间的信号传递出现了故障。​

虽然人类大脑中也存在与小鼠相同的神经细胞群,但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定它们是否会对食物气味产生同样的反应。不过,已经有一些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。部分研究表明,在饭前闻一些特定的气味,可以像给食欲踩下刹车一样,减少人的食欲。然而,科学的道路总是充满了曲折,也有研究显示,在相同情况下,对于超重者却可能产生相反效果 —— 会让他们吃得更多。这一矛盾的现象,让我们看到人类食欲调控的复杂性,也进一步凸显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。​

“我们的发现强调了嗅觉在食欲调控和肥胖发展中的关键作用。”Sophie Steculorum 表示,“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日常饮食习惯如何被食物气味深刻影响,更通过证明该通路仅在瘦小鼠中有效、对胖小鼠则无效,从而为预防肥胖者过度进食提供了新的思路。” 未来,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或许我们能够根据这一发现,开发出全新的治疗方法,帮助肥胖者重新找回对食欲的控制,开启健康生活的新篇章。​